曾维开 官方网站

http://zengweikai.zxart.cn/

曾维开

曾维开

粉丝:387501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曾维开1941年出生于广东省舆宁,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是一位在陶瓷艺术界和收藏界颇具影响的资...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曹新民评论

  “数載笔下植梅花,寄物抒情写奇葩;且将管毫作羌笛,春风先盈江南家。”

  曾维开先生善画,尤擅于画“梅桩画”。他以瓷笺陶瓶为载体,或圈或点,补景造境,衬托梅苑韵孜;或剔或晕,点染梅花逸趣;或勾或虱,阐释画梅技法,推及人生哲理,述说审美旨准。诚如古资评论的那样:“疏影暗香,为梅写真;雪后水边,为梅传神。二者俱难作意。”可见赏梅易,为梅写真传神难。而他不仅赋形传神,还重在个性的张扬,实为其中三昧矣。

  中国是梅花的故乡,赏梅胜地颇多,诸如广东大庚岭的罗浮山、杭州西湖的孤山、武昌东湖的梅岭、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等等。关于梅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和《诗经》,而以诗咏梅的风气却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谢兆、鲍照、萧纲、瘐信等都有咏梅佳篇传世。而画梅则始于唐、五代,盛于北宋年代。其中有华光和尚的“墨梅”,杨无咎的“点梅”,王冕的“圈梅”。于是,画梅抒情蔚成风尚,影响甚远,以至于元代的青花,明代的五彩,清代的粉彩,抑或官窑、民窑甚至为御瓷设计画稿的御用画家们,无不“因器施画”,写梅之姿,展梅之容,抒梅之情,挹梅之韵。昔日“珠山八友”中的田鹤仙就以画梅独步瓷坛而声名卓然。

  近看曾老瓷上梅图,无不格循画梅规法:“若作临崖傍水,枝怪花疏;要含苑半开;若作疏风洗雨,枝闲花茂,要离披烂漫;若作披烟带雾,枝嫩花娇,要含笑盈枝;若作临风带雪,低回偃折,要干老花稀;若作停霜映日,森空峭直,要花细香舒。”

  故而佳构迭出,获誉菲浅。如他作的《玉蕊迎春图》粉彩瓷板画,古梅虬桩苍润而梅枝婀娜。用笔老辣遒劲,皴擦颇有法道,其笔料爽利,干湿结合,老鳞、老节大有“曲如龙,劲如铁”之势。梅枝纷披斜出,错落有致,分明是“长如箭、短如戟。”宫梅碧瓣绿蕊,点染有序。主干的刚毅坚挺,疏枝的气韵葳蕤,梅花的昂然生色,兼之留白与飞白的经营适当,着意营构出其“淡、洁、雅、逸”的个性风格,真可谓“极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须两三枝。”

  《梅妻鹤子图》取材于北宋林逋植梅养鹤的典故,曾老籍小口梅瓶的腹部展面,以青花逸笔写丹顶鹤独步梅畔,其鹤“钐钐羽翩利,竦竦骨节露”;其梅“蜿蜒斜立春自在,数朵寒梅独自开。”瓷质的莹白与青花画境的互衬,使人油然想起“梅输明月三分白,月逊梅花一段香”的名句,睹画品读,意绪翩跹。

  古人画梅曰“写梅”,并提出五要之旨,即体古、干怪、枝清、梢健、花奇。曾老的梅图,尤在体古、干怪上,尽陶瓷绘画的材质之性能,极力表现梅花“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的芳卉精神。釉里红是铜红料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窑火中烧成的“窑彩”,其装饰形式或作通体布施,或作快状意象,单以线描其烧成效果欠佳。曾老通过长期摸索实践,深谙个中奥秘,故笔下纯以釉里红写作的《罗浮野梅图》瓷瓶和《孤山闻香图》花觚瓶可谓妙手偶得,回味隽永。其釉里红氤氲处隐现团块,梅桩乎?渚石乎?似是似非。而细笔勾描的线迹,或虬曲、或挺伸,梅枝乎?健梢乎?似非而是。更令人称奇的是,那笔触明晰的圈瓣梅花,或怒绽,或含苞,借助釉色晕散而泛绿的肌理效果,分明吟唱出“玉雪精神铁石肠,不随凡卉斗芬香;罗浮山下西河上,独立春风第一香”的妙律清音。

  曾老画梅多以“圈”为主,以“点”为辅,这也是根据陶瓷绘画的材质而决定的。青花、釉里红系釉下彩,虽经高温窑烧成,是以“圈梅”为多;粉彩属釉上彩,炉温焙烧不过八百度,故“点梅”为主,圈梅偶助。试以《灵禽探梅图》粉彩胆瓶为例,其小口,细长颈,斜肩,肩以下渐广,下腹部半满的造型特点,对彩绘构图既有局限,亦有制约。而作者却大胆以腹部为主,梅枝延宕为辅,着力描绘出“灵禽探头看,深浅两色梅,欹侧有馨声,俱是点染成。”此情此景,不仅彰显出他“因器施画”的匠心所在,而且寄寓了他“寄情物外,意在笔先”的造诣所为。

  “诗言志,歌抒情,画代心声。”曾老喜梅、写梅、遂成梅痴,是以“不独唯我喜,世人皆爱它;不坠凌霜志,迎春第一花。”品赏他的以梅为主题的陶瓷作品,察其笔踪,窥其思维,品其意韵,联系到他那豁达的品性,淡泊的情操,真个令人惊喜,令人惊羡,令人惊叹。“何必一家都好事,苦心唯有百梅知。”我衷心祝愿曾老健康长寿,期待有一天能真正看到“仙鹤伫立老梅前,寿翁吟读《离骚》篇,笑指风月多少事,一枝野卉索心间。”

曹新民壬辰年初秋于读瓷斋